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,是打响上海“四大品牌”的重要载体,是建设“健康上海”的重要支撑。市政府新闻办8月29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,介绍本市最新制定的《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相关情况。
意见由总体要求、重点发展领域、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、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四方面共30条构成(简称“体育产业30条”)。意见提出,到2020年,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,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;到2025年,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,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;到2035年,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。
意见明确了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。一是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,二是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,三是完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,四是打造国际体育贸易中心,五是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。
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、绿色产业,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。根据统计数据,2017年上海全市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达到1266.93亿元,比上一年增长21.1%,实现增加值470.26亿元。
尽管发展速度很快,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,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,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有效引导资金、土地、人才等资源集聚,进一步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。为此,意见提出了财政资金引导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、加大金融扶持、保障产业用地供给、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的政策。
副市长陈群出席会议,介绍了意见相关情况。
8月29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还介绍了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筹备情况。由市体育局和市教委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,将于9月28日至11月10日举行。
本届市运会设置青少年组和高校组。青少年组以区代表团为参赛单位,高校组则以学校为参赛单位。市运会分“竞赛项目”、“展示项目”和“活动项目”,“竞赛项目”、“展示项目”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,“活动项目”则贯穿全年。现在已经完成青少组和高校组的组团工作,预计有3万人参赛。
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以奥运、全运项目为布局原则,竞赛项目设置31个大项39个分项,除了铁人三项外,基本覆盖了夏季奥运会项目。冬奥项目上继续设置冰壶、花样滑冰项目。赛事将设置青少年组代表团排行榜,引导各区推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。设置奥运、全运等大赛“突出贡献奖”,激励各区积极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在奥运、全运、冬运、青运赛场上为上海争光添彩。